News

Born to Win – Episodes 122 – RMG Manager on Hubei ETV

Watch RMG on TV: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EzMDIwNjAw.html

Read more ...

Tencent Company was Trapped – RMG Senior Consultant on The Week

腾讯受困 我们发现一个部门或一个事业部,甚至一个小团队若喜欢想着分配任务、规划组织架构、谁负责什么、确定KPI、定期检查开会,最终你会发现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但如果你欠缺对产品细节的把握、对用户需求的琢磨、对用户反馈的重视、在行动上是不是一抓到底,这些才是成败因素。剩下的管理都是配合的手段,要让管理为产品服务。”腾讯CEO 马化腾在2012 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面对台下上千名观众坦诚吐露“帝国当家人”的苦恼。就在这次发言之后,腾讯调整组织架构的传闻四起,并伴随着2012 年第一季度财报的公布,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2005 年腾讯进行过一次重大组织调整,根据庞杂的组织结构与繁多的业务条线分出八大单元,其中业务体系分为:无线业务、互联网业务、互娱业务、网媒业务;为支持日常运营分出四大支持系统:运营支持、平台研发、职能系统和企业发展系统。而今盛传的消息中,腾讯将现有组织架构分为六大业务线。但截止发稿前,腾讯对此消息没有证实,仅称一切以公司公布信息为准。 传闻中的另一大焦点,是负责腾讯战略投资的总裁刘炽平“被离职”,尽管马化腾驳斥该传闻,但传闻并非偶然。“他确实在观察外面的机会,相对于马化腾这样的保守型领导人,他则是激进派。”罗迈国际商务咨询公司(RMG)资深顾问Amanda 告诉《东方壹周》the week,过去两年腾讯在战略投资上出手阔绰、眼光长远,完成了对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布局,但同时腾讯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对产品的精耕细作成为重心。对刘炽平来说,如果不能给他更好的机遇与平台,寻求外面的机会是很正常的。Amanda 认为,如果刘炽平离开,那也是经过公司高层反复讨论的结果,是马化腾与刘炽平双向选择的结果。 《东方壹周》the week 了解到,腾讯内部对调整架构一事都缄默期口,但腾讯搜搜、腾讯电商及微信将被独立出来的传闻甚嚣尘上,甚至还有裁员一说。但Amanda 认为裁员传闻站不住脚。“腾讯在吸引人才方面一向很成功,裁员对腾讯来说负面影响太大,且成本巨大,腾讯不会这么做。只是部门合并带来的损失不可避免。” 目前腾讯从上至下至少2 万名员工,涵盖从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通讯软件、游戏、电子商务、媒体、广告等众多业务条线,众多部门对公司资源争夺战也屡屡发生。据传,精于产品研发的腾讯广州研究院受到马化腾高度重视,但暗地里与研究院有竞争关系的其他部门正想方设法减少微信在他面前的曝光次数。 艾瑞咨询行业分析师由天宇向《东方壹周》the week 谈到,调整后,腾讯会把资源集中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业务板块,腾讯在各地的分公司已开始了对总部资源的分流,如北京分公司以往只是网媒业务所在地,但现在越来越多客户端业务也被分到了北京。腾讯研究院部分部门被分流到了直接与业务对接的产品系统,都彰显了腾讯对产品开发创新的重视。 据了解,腾讯此番调整组织架构着重三个方向:一是更好地把握社交互联网趋势;其次充分发挥大平台优势,让腾讯保持小公司的灵活角色,保持对技术与趋势的敏感度;最后是增强开放协同效应,实现与业界合作伙伴共赢局面。这种局面与“产品经理”出身的马化腾在公开场合提及的潜台词不谋而合: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一个月能先做什么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生死。产品经理和公司最高负责人都要深入思考,哪些是最核心、最适合发展的路线。 “移动互联网结合的特性特别对,很多种玩法,到底哪一种最适合?没有人知道,要自己去揣摩、探索。”对马化腾来说,守事业的方式改变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战略思路是腾讯占据下一个10 年的支柱,组织架构调整只是迈进的一小步。 Read the article: http://theweek.cn/news/201205/23/20120523150400252309_1.html Read the magazine:  https://www.rmgselection.com/images/rmg%20news_tw_may_am.jpg

Read more ...

Soap's Conniving Concubines Draw Offical Fire – RMG Senior Consultant on Global Times

A review of the rating charts for Chinese television series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shows what seems to be a magic formula: feature a scheming harem involved in a back-stabbing power struggle in ancient China. Many series on this theme involve intricate plot lines in which concubines forge alliances and cliques that end up fighting each other in the hope of gaining favor with the emperor. The soap operas appear to resonate i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some viewers by reminding them of office politics. Some have even compiled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hows, saying the stories set in ancient times allude to various social abuses that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

Read more ...

Soap’s Conniving Concubines Draw Offical Fire – RMG Senior Consultant on Global Times

A review of the rating charts for Chinese television series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shows what seems to be a magic formula: feature a scheming harem involved in a back-stabbing power struggle in ancient China. Many series on this theme involve intricate plot lines in which concubines forge alliances and cliques that end up fighting each other in the hope of gaining favor with the emperor. The soap operas appear to resonate in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some viewers by reminding them of office politics. Some have even compiled their ow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shows, saying the stories set in ancient times allude to various social abuses that can also be found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

Read more ...

'Naked resignations' reveal workplace frustrations – RMG Marketing Manager on China Daily

One of the hot phrases during the rounds recently in China is “naked resignation” – which means quitting a job without lining up another. It is well known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the model of hard work and diligence, and “naked resignation” would have been beyond imagination 10 years ago when I first came to China.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covering 8,064 respondents by Global Times and Sohu.com, more than 43 percent had done, or were considering, “naked resignation”. Among them, more than half explained that the main reason was the lack of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at work. 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youth are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life and personal happiness. My company, RMG […]

Read more ...

‘Naked resignations’ reveal workplace frustrations – RMG Marketing Manager on China Daily

One of the hot phrases during the rounds recently in China is “naked resignation” – which means quitting a job without lining up another. It is well known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the model of hard work and diligence, and “naked resignation” would have been beyond imagination 10 years ago when I first came to China.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covering 8,064 respondents by Global Times and Sohu.com, more than 43 percent had done, or were considering, “naked resignation”. Among them, more than half explained that the main reason was the lack of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at work. Nowaday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youth are pursuing a balance between work and life and personal happiness. My company, RMG […]

Read more ...

Great Loss of Financial Products in Foreign Banks – RMG Partner on 21CBH

余值“蒸发”谁之过?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纠纷不断 一场六千多万元理财产品官司,耗时两年多、律师费1000余万,最终以银行赔偿客户5300万告终。然而,这仍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1年7月21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支行赔偿宋文洲5300万理财产品损失,并解除相关合同。根据宋文洲代理律师在法庭上的估算,如果审判日最近的赎回日赎回产品,余值约450万元。然而几个月后,宋文洲想动用资金时,却发现账户中并没有这笔钱。 “因为没有急着动这笔钱,所以一直没有过问。等到想用钱时,发现钱突然没有了。”宋文洲说。 宋文洲的代理律师毛博告诉记者,赔偿的钱是投资中的损失,并不包括理财产品剩余价值。“在庭审时法院曾询问双方,是选择赔偿损失,还是让银行赔偿全部本金同时保留剩余理财产品。当时我们的回答是都可以,而渣打银行表示,只能赔偿损失。” 4月19日,记者致电渣打银行宋文洲开户的中关村支行行长张永新,他表示根据公司规定,不能给予任何回应,其后记者向渣打公关部人士提交了问题,但只收到了一份颇为官方的回应,称“对所谓余值的主张,已超越了生效判决内容,于法无据 ”,对于记者询问的细节并未回复。 金融海啸以来渣打理财产品巨亏已经不是新鲜事,然而,此前的“苦主”们抱怨的大多因为银行高估其风险承受能力,没有完整揭示风险,宋文洲遭遇的则是银行拒绝其赎回指令,以及法庭宣判后理财产品余值“蒸发”的新问题。 账户余值之争 金融海啸后外资银行理财纠纷不断,“宋文洲案”只是其中的一例,但金额巨大。 2008年3月,宋文洲购买了两款“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系列-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理财产品,代号分别为QDSN08012E(CNY)和QDSN08017E(CNY)),均包括AB两个子计划。以QDSN08012E为例,A计划为美林1.5年期欧元银行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票据,B为美林2年期欧元股票挂钩非保本结构性票据。两个产品结构类似,只是挂钩的股票略有不同。 根据产品说明书,如果A符合到期既定条件,将自动转为B,若未符合到期既定条件,随时可转换票据到期终止。子计划A的到期日为2009年9月21日,子计划B的生效日预计为2009年9月28日,到期日为2011年9月28日。 但与很多客户到期后发现产品巨亏不同,2008年5月,宋文洲已经向银行要求赎回,但渣打银行拒绝其请求。 渣打的理由是,产品说明书中的16.1条约定A计划不能提前赎回,提前赎回只针对B计划。但宋文洲出示了签约时的录音文件,渣打银行当时的客户经理曾表示“产品是可以提前赎回的”,该客户经理也提供了相关证词。 最终法庭认定,渣打银行的AB合同都应可以赎回,渣打银行拒绝宋在A计划期间赎回的请求,但在A计划转化到B计划后,宋可以提前赎回产品,却没有行使权利。所以判定渣打银行承担A计划期间宋文洲的损失,赔偿“应以宋文洲提出赎回的申请之日,至理财产品由A子计划转为B子计划,首次开放赎回日的损失为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案件审理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财产品A计划到期,并自动转至B计划,直到2011年9月28日B计划到期前,理财产品的余值仍然在变动中。但由于法庭认定的是所有A计划期间的产品损失,且银行提供了A计划转为B计划首次开放赎回日的产品市值,因此并不难计算。同时,法院也计算了庭审期间的最近一次赎回日的票据市值。 宋文洲和律师认为法庭的判决非常明确,银行赔偿的5300余万元是“投资额减去产品余值”计算出来的,即产品余值(450余万元)不包含在损失数额之内。“法院判决解除双方理财委托,该产品余值仍在我名下,归我所有,仍应由我随时行使,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宋文洲称。 他告诉记者,在发现余值不见后曾致电法官,法官回复称,这是不用写在判决书中的基本常识,而且渣打银行的律师也曾在近期专门致电诉讼案件承办法官予以确认。不过记者并未获得法官电话,也未能与渣打的律师取得联系。渣打银行对于此事的一份声明中称“对所谓余值的主张,已超越了生效判决内容,于法无据。”“就合同和判决内容的相关争议,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远忠律师认为,宋文洲和渣打银行签订的合同已经没有办法履行,需要解除,合同解除以后应当把剩余资产还给宋文洲。“合同解除要返还原物,没有办法返还的要赔偿。”双方的僵持仍然在进一步升级。在4月12日宋文洲给渣打银行去函后,4月17日渣打银行回复宋称:“对于您通过宋文英女士口头提出的索要QDIISN08017E(CNY)及QDIISN08012E(CNY)理财产品项下所谓余值的要求,我行已于3月27日通过电话口头明确答复宋文英女士,表示我行在该两款理财计划项下对您已不具有任何给付义务 ”。18日宋文洲再次致函渣打表示不能接受,并已将该事投诉至渣打总部,但尚未收到回复。 4月19日,渣打银行给记者的回复依然如前,但宋文洲称,渣打银行已经在寻找私了途径。 管理制度之乱 宋文洲表示,这件事让他不再相信外资银行,虽然以前认为他们是国际大银行,但发现国内和国外服务水准相差太多。在案件频发、客户不满背后折射出外资银行的管理掣肘。 宋文洲回忆称,当他签署理财产品协议时,中关村支行的支行行长和当初他开户时的支行行长已经不是同一个人,现在的支行行长又有更换。而现在的客户经理也早已不是当初邀请他开户的客户经理。 外资银行的跳槽频率普遍高于中资银行。负责银行业招聘的罗迈国际(RMG)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曹迪估计,外资银行人员的流动率大约在20%-30%,而询问100位中资银行的员工,仅有5-6个员工表示愿意移动。 “外资银行的跳槽率比中资银行高。而渣打银行的文化较为激进,主要看业绩,不管员工用什么样的目的来达到。”另一位银行业招聘顾问称,在这种文化下,招聘不论背景,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磨合后留下,但离职的人也不少。 这种人员流动既包括上层领导也包括下层员工。“这种流动必然会对客户带来影响。”该招聘顾问向记者描述其中的逻辑: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有很多高风险产品,如果客户没有好的收益会抱怨理财经理,理财经理不开心,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离职。而下一任客户经理根本不了解客户和当时的情况,就会推脱,或者告诉客户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此时问题虽没有解决,但客户已经觉得精疲力竭了。 “这是所有外资银行的通病,因为中资银行的客户经理不会跳槽如此频繁。”她认为。 一位前渣打银行高管表示,“所以客户告银行的案件特别多。” 外资银行的另一个陷阱是,讲究法律和合规,所以强调客户经理无论客户是否理解,一定让客户签署对银行有利的条款,以避免出事后的责任。他认为,因为客户经理非常年轻,对产品理解不了很容易造成错误销售,如果客户走了,就将是损失一大资金,所以要不计一切代价稳住客户。 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压力大,进一步增加了服务水准较差的可能性。“如果6个月内做不出业绩,随时可能走人。所以你去外资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可能会先让你做一个五年期定存。”前述渣打银行高管说,客户经理想的都是怎么卖产品,很难为客户服务。 对于宋文洲的遭遇,该高管分析,销售误导和为了留住客户不让客户赎回都是非常可能的。 而纠纷频发对于外资银行这些年是否有所反省,前述渣打高管的感觉是“没有任何影响,就是店大欺客。中国地区不会反思,如果反省也应该是英国总部进行反省。” Read the whole article: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2-04/20/content_22392.htm?div=-1

Read more ...

Gray Shade of Offshore Customer Management in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 RMG Partner on 21 CBH

渣打不是个案 外资银行“离岸客户”管理灰幕 当渣打银行对其私人银行员工吴伊甸涉嫌帮助农行支行长孙锋洗钱一事三缄其口,一位渣打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一些关键要素,或可揭开偶然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必然逻辑。 据该人士透露,为拓展市场,渣打私人银行部曾在2011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大力拓展离岸私人银行客户的动作,其中不乏一些较为激进,甚至有违规嫌疑的行为。吴伊甸正是在此期间入职,而她的外籍身份也更便于为国内客户办理离岸业务。 在中国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下,以离岸业务见长的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遇到了不少困惑。一些较为激进的外资银行大胆打“擦边球”的同时,也累积了风险。 不过,该人士称,如今渣打策略已经修改,不再向客户经理下达离岸客户指标,重新转向在岸业务。与此同时,中国区私人银行业务条线也已经整体降级,由直接向新加坡总部汇报改为向香港汇报,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在渣打的总体业务中亦有逐渐边缘化的趋势, 记者就此事向渣打银行公关部人士求证,但截至发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离岸客户”纳入考核 对于外资私人银行而言,外汇产品、全球化布局是其优势所在,但鲜为人知的是,一些银行背后还暗藏“输送客户”交易。 一位前外资银行私人银行部高管、后转投中国某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人士透露,向国外介绍客户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他任职期间就存在,但根据每次负责人的不同,策略会有所变化。该人士从2008年开始任职外资私人银行部,并于2009年离开。 渣打的改变从2011年1月开始。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名字——魏元科(Ryan Gwee),2011年1月底被任命为渣打银行私人银行中国区总裁,彼时他已经在渣打私人银行任职超过10年,在新加坡和香港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获任前担任渣打银行(香港)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主管。 2011年1月之后,私人银行部的业务发展策略开始向移民和资产转移倾斜。一位前渣打员工称。推荐海外私人银行客户亦被纳入内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考核指标,甚至包括“要在国外完成盈利和存款”指标。 渣打私人银行2011年3月14日的联合每日报告显示(下称“3.14报告”),每位客户经理的名字后面,除了“已经存在”和“2011年新增客户数”栏目外,额外增加了一栏“Throw”,细分为“Cases Thrown”和“Successful Cases”。 “之前没有Throw栏。”前渣打员工解释,“已经存在”和“2011年新增客户数”代表的是内地客户情况,“Throw”代表的是内地客户经理推荐到海外渣打私人银行客户的情况,其中“Cases Thrown”代表推荐的客户数,“Successful Cases”代表成功推荐的客户数。 3.14报告显示,不少客户经理已经有成功案例。东部区域一共推荐了6位海外客户,成功3位;南部区域一共推荐了5位客户,成功2位;北部区域一共推荐了13位,成功7位。从总体数量上看,海外客户已经占相当比例。 此外,当日报表还显示,从2011年1月1日到3月14日,中国区新增在岸客户25位,新增离岸客户13位,新增的海外客户数量几乎占内地新增客户的一半。其中,一位名为“Cindy Jiang”的客户经理的海外业绩居首,一共推荐了6位海外客户,成功4位,但其内地客户数量为零。 但前述转投某中资私人银行人士称,这不符合常理,基本上不会出现一名客户还不是在岸客户就已经成为离岸客户的情况,“一定要先在国内开户后,再推荐过去。” 但前渣打员工笃定地称,Cindy Jiang没有任何在岸客户管理经验,只做离岸客户。“2011年5月前,渣打每日报表都有离岸客户指标。但后来去掉了,改在私下统计。” 设立香港结算中心 王伟(化名)是当时渣打离岸私人银行客户中的一位。 在印有渣打私人银行抬头及某内地分行地址的纸张上,王伟申明“2011年1月,本人在**(某内地城市)渣打银行私人银行中心要求,渣打私人银行经理陈俊安协助开立香港渣打私人银行账户做投资用。特此证明。”落款为王伟签名及联系电话。 前述渣打私人银行人士称,王伟还不是内地私人银行客户,客户经理就直接对其进行海外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当时,为了发展更多离岸私人银行客户,渣打银行为内地客户直接在内地开设离岸私人银行账户,尽管这与相关法律有所冲突。 “过去也有香港客户经理来内地拜访客户,但不能直接帮助客户开户或者办理业务。一方面,大陆规定不可以在内地的营业网点中做海外业务,另一方面,根据国外规定,需要有‘号码’(当地从业资格)的人才能开户。” 但这两者都有办法规避。前者可以在银行营业网点之外的场所办理,后者则要借助部分客户经理的特殊身份。 “获得‘号码’的两种方式,找在国外有资格开户的人,或者把国内的客户经理变成有资格的人,显然前者容易得多。”前述人士介绍。 同魏元科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其两名下属——陈俊安(Sean Chen)和Vivian Tang,二者及魏本人均为新加坡籍,都拥有国外开户资格,陈即为王伟证明中提到的客户经理。 此类客户经理多为外籍人士,知情人士称,“因为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开户不需要摄像,所以很容易进行暗箱操作。” 据该人士透露,为了推进这一策略,渣打中国区私人银行还在香港设立了结算中心,把中国内地推荐来的海外客户的需求放在同一个结算中心,产生的利润可以为境内的业绩评定加分。甚至对客户经理许诺“将来有一天客户积累多了,可以直接去国外做客户经理。” 一名在渣打私人银行成立初期即任职的人士称,简而言之,过去是通过“卖客户”获得提成,但并不正式,很多承诺不了了之,而结算中心的模式较正式,但其实“算也算不清楚”,后期做不下去。 但上述结算中心做法并未获得渣打官方确认。 中外资模式之辩 渣打私人银行的如上变局背后,是外资私人银行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困境。 在香港、新加坡等地,私人银行主要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离岸资金,拥有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和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因此许多富人将财富交由设立在此的私人银行管理,私人银行甚至定位为“离岸私人银行”,为离岸人士“管钱”并满足他们巨额资金的投资需求。 “在香港和新加坡,外汇没有管制,客户经理可以背上其他区域的指标,而在中国这是违法的。”一位新加坡本地银行的私人银行人士称。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渣打银行前中国区私人银行总监陈庆(魏元科的前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加强在岸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陈1997年入职渣打后,一直在国内工作,直到2010年8月离职。。 陈庆认为,与私人银行传统的“离岸”财富管理不同,中国内地私人银行市场将是“在岸”市场。她说,在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不能局限于财富管理模式,银行应该整合自身在企业银行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与陈庆共事过的一位渣打私人银行员工认为,当时渣打是所有外资银行在岸私人银行中最好的,拥有会所、专属会客区等良好的硬件设施,以及35岁以上、5年以上公司业务或个人业务从业经验的本地工作团队。 2011年下半年,魏元科离任,渣打新的私人银行部总裁低调上任。知情人士称,其英文名为Sherry,过去在渣打银行负责培训。 由于其至今尚未公开露面,外界难以得知如今渣打中国的策略,但据知情人士称,目前,渣打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回归常态,更加注重在岸业务的发展。 4月19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渣打中国区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整体降级,执行低成本路线——降低总体薪金;并由过去直接向总部汇报改为向渣打香港私人银行部汇报。此外,现在的薪酬由和内地、海外双挂钩改为只和内地挂钩,内地不再背负新加坡和香港的业绩压力。 不过,亦有观点认为,外资银行在国内很难开展在岸业务。一名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人士认为,外资银行主要的优势是外币产品和离岸业务,在国内的主要客户基础是在华的香港人或其他外籍人士。与中资银行相比,无论产品的多样性(尤其是人民币理财)或是客户规模都不能相提并论。 一位猎头公司人士透露,很多在华外资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都非常少,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城市也只有“个位数”。而记者了解到的一些中资银行,客户经理动辄超过百位,仅一个私人银行中心的客户经理就可多达几十位。 此外,客户数量上,外资银行也远不能和中资银行相提并论。 就个别客户经理而言,通常中资银行客户经理可有70至100位客户,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还要将客户转给其他客户经理,而外资银行客户经理常常在寻找客户的窘境中,有的只有20或者30位左右客户。 总量上,多家中资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过万,例如2011年末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约为2.4万人,而股份制银行也都为“千”级。但一些外资银行只有“百”级别。 人事更迭频繁 外资银行中高管“空降”的案例并不少见,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不了解中国的法律”,且通常会引发一系列的人事变化。 据前渣打员工介绍,2011年上半年,魏元科、陈俊安和Vivian Tang,分别担任上海、北京、深圳三地私人银行主管的同时,原有高管或离职、或调任其他部门,原有客户经理也大量离职。管理上,魏元科直接向位于新加坡的东半球私人银行区域主管汇报,并实质上拥有业务范围内的人事权,并不与渣打中国发生过多关系。 一位与魏元科相识人士回忆,“魏元科做了很多年财富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客户经理。但是他对中国市场不太熟悉。” 实际上,外资私人银行人事一向更迭频繁。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渣打银行成立至今已更换4任中国区负责人,分别是周幼兰、陈庆、魏元科和Sherry,区域的动荡更多。“北京区域在3年半中更换了5任负责人,其中一位担任了1年半。其余每位平均不到半年。”一位知情人士称。 罗迈国际(RMG)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曹迪表示,外资私人银行人员的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而中资私人银行不到10%,因为一些外资私人银行的文化“较为激进”。 表现为,考核上定下诸多指标,完成留下,完不成离开。另一位一家国际猎头公司银行业招聘专员认为,这种业绩压力以及经营策略的不稳定会造成人员的流失,此外重用外国人也是很多外资行的通病。 一名外资私人银行高管认为,外派的一些人开始就会想好“只是在中国几年”,会有一些短视的做法,而且合适的人员很难找,“外资私人银行的模式不适合中国,外来的人很难融入这个市场,但本土的人员又不适应外资银行的文化。” 曹迪说,近年来一些外资银行开始注重本地化,不少高管为本土人士升迁,比例可以达到50%左右。 记者注意到,现任渣打私人银行北京区域总监汪海燕曾是该行的内地客户经理,中国区负责人也为内地员工升迁。或许,在经过数年摸索后,外资私人银行能够寻得在中国发展之路。 Read the article: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2-04/20/content_22390.htm?div=-1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0/5MMzcyXzQyMTc5MQ.html

Read more ...

Get Rid of Dependence, Use Digital Language of Business – RMG CEO on CHO

摆脱依赖,用数字语言说业务 HR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给CEO,所以CEO对他们不感兴趣。同时大多数CEO都不会出自HR部门,他并不知道HR们每天都在做什么。 周末同一位就职于中国国内知名IT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吃饭,问他如何看待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大家都是长期合作的老朋友,他也没有修饰什么,给我娓娓道来一个例子。他说:“中国‘饭局文化’你是知道的,我们行业尤其特别严重,平时甭管午餐晚餐,跨部门的聚会,八成都会叫上我,有时迟到会儿,大家都等你,即是其他部门领导也一样。 其间无论谈论哪类话题,我这边也基本是主力之一,不是爱说,别人自然会给你搭台儿。上周一,我们部门总监不在,让我临时替他去参加公司高层的发展大会,整个会上基本没有我说话的机会,几次想说话,各大老板半真半假地装作没有看见。最后把讨论结果中需要我们部门配合的,招人啊、考核啊和我一一交代, 结束。这就是地位。” 这就是我觉得中国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最有意思的地方。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在中国备受尊重,几乎被认为是最不可“得罪”的部门。这很大程度上市因为人力资源作为一个掌管人的部门,是搜集公司内部各类消息和公司机密信息的重要渠道,工资福利人事任免HR都能提前略知一二,所以人人都有些“敬而远之”。 但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不是生产部门,相对其他部门,它没有直接创造利润,从各个角度来说都被当作是“附属产品”。 根据最近罗迈国际(RMG) 的电话调查发现,70%被调查的企业都不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战略型部门;在中小型企业中,甚至有高达40%~50%人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作为类似行政的部门而存在的。所以一般在公司战略管理等重大会议上,它根本沾不上边。 不惧怕被独立 明确了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再来谈人力资源总监们在公司战略会议上的位置就不难理解了,对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首要一点是认清在战略作用中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I nte r d e p e n d e nt”的部门。所谓Interdependent指的是一种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人力资源部更多时候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依赖型部门,HR又会把自己自觉不自觉地放到“关系”之中,很难做到独立发言。 所以,在高端会议上,一定要表明并坚定自己“不惧怕被独立”的态度。公司中大量的信息综合在HRD手中,比任何其他单一部门更可以将问题分析得全面透彻。如何发挥人力资源总监们独一无二的Interdependent地位,主要遵守以下3个原则。第一,不要混淆视听。人力资源部门掌控着一个公司内部的福利、薪酬,以及人事变动和人员背景,在这种情况下,HR要做到不要滥用这些信息,去试图控制一些局面。明确人力资源部是服务提供者,而不是企业操控者。 第二,只做对这个公司正确的事情。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需要HR将每个问题都要思考好多遍,从所有不同部门的角度思考,将任何有可能对任何职能造成损失的行为措施及时制止或改善。第三,要为自己设立好底线,机密的、不可靠的、有可能造成不良争议或不良影响的,坚决不能泄露,无论私人关系和部门关系如何。 用数字说话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人力资源部门并不创造生产销售业绩,但HR们也可以有,并且应该有业务业绩。人力资源各模块也可以是业务导向型的,在这一理念下,人力资源最需要改变的观念是要用数字说话。一个我经历的案例是,某IT企业以销售为主题的战略会议上,销售总监提出方案使其今年一个新产品的业绩达到2000万元,需要销售人员共20人。 这时,人力资源总监根据新产品和其销售人员的特点提出了一项额外的培训方案,在描述其效果时他说到:“每个员工全年培训时间为20个小时,需要投入资金50万元,但是在总体上会给销售业绩提高到2400万∽2700万元之间。”结果自然不用多说,清晰明了,销售总监及CEO都非常喜欢这个提议。 这就是数字的力量。而人力资源作为Interdependent的部门,在各种决策的讨论中,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成为数字与人之间的桥梁。 HRD往往都只是HR的专家,对其他部门的作业却不甚了解。其他每个部门如何工作?如何达成他们各自的指标?了解了人和业务的关系,找出关系中的关键数据点;增加自己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常识,了解各部门的业务,从而理解企业整体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将需求和人结合起来,再把人放回到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中,用一种推导的思维思考战略。 操作方法上,一方面是熟悉其他部门内部流程使用的各类表格,将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影响到的项目标出来,再将相关联的人力资源项目放回到本部门内部去开发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加强对各种先进人力资源工具的应用,很多公司已经在使用的各种eHR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一些常用于市场销售分析得模型工具也可以被人力资源部门所借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力部门对市场信息的收集。 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时,比如一个培训计划,很难去模拟或猜测它的效果,这时就应该借鉴市场上其他已使用类似培训的公司的成果。人是最难预测的东西,所以在人力资源数字上,“经验值”是个重要因素,越早开始积累,越准确的效果就会呈现。 告诉CEO所不知道的从上一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HRD谈的既是人力资源又好像不是人力资源,对于销售部门,这正是他们关心的内容,也是他们非常容易理解的语言,这也是另外一点可以被广大HR总监们可以借鉴的“TALK IN THEIRL ANGUAGE”,即“用他们的语言说话”,见什么部门说什么部门的语言,对于多部门参加的高端会议最适合不过。 因为通常其他各部门都有非常独立的各部门目标,他们并不兼负协调其他部门的职责,他们的工作相对封闭,也并不关心人力资源这个问题。 人力资源部则是企业内部交流的主力,有责任有义务协调其他部门,如何让他人理解你,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先去理解对方。就好比不同的国家之间,如果英国想去协调和中国的关系,最好的办法不是教中国人英语,而是自己讲中文。 归根结底,CEO们到底在想什么,想听什么?通常情况下,CEO主要看两个人的汇报,一个是销售部经理,他一般会告诉CEO“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完成了多少任务,还差多少……” 这些是CEO很想知道的。另外一个人是CFO,他会告诉CEO,“以我们现在的资金状况来看,未来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发展,需要增加多少成本……”这也是CEO每天都在考虑的,他们都有数字。前面提到HR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提供一些量化的数据给CEO,所以CEO对他们不感兴趣。同时大多数CEO都不会出自HR部门,他并不知道HR们每天都在做什么。这就很有意思了,人们没办法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个悖论就是说,如果我不知道有大象,我如何知道自己不知道大象呢?所以,HRD首先是告诉CEO他们不知道什么,即人力资源管理和目前销售的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未来发展成效的关系,不要用一个程度的变换来体现,重点是放到一个一个其他部门的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项目之中,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可以有的变化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来,给出可预测的参考信息与数值,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角度的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中国的市场将会愈加开放,每一家企业都在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从人才、价格、成本、质量、速度等多个方面,人力资源总监们站在一个独一无二的聚合与交互的位置,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去观察公司全貌,若可以将自己放到总体业务咨询的位置上,摆脱以往的依赖,必会对企业领导力和市场力发挥独一无二的作用。 Read the whole article: http://cho.zhaopin.com/articles/3813_1.html Read the magazine: https://www.rmgselection.com/images/rmg%20news_cho_apr_rp_1.jpg

Read more ...

"Naked" Resignation on the Rise in China – RMG CEO on CRI Chin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workers in China are quitting their jobs before finding new ones. It’s yet another indication that the attitudes of young employees are changing. Some are less likely to be attracted to jobs offering high salaries and more likely to accept positions that provide more equality in the job market and greater job satisfaction. Listen to RMG: http://english.cri.cn/8706/2012/04/20/2661s694399.htm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