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Recruiting Agency in China

Top Ten KPIs to Help You to Choose Excellent Recruiting Companies – RMG CEO on New Manpower

“好用的人才越来越难找。”这是我们听到的大多数雇主们的心声。怎么办?找猎头!是的,通过近15年的发展,“猎头”的使用已经在各类大小公司中广为认可,猎头公司的数目也是成几何倍数增长。这一行业的繁荣曾为众多在华的企业带来本质上的飞跃,但过多的选择也使选择本身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

    猎头服务的前期定金、服务费比率、服务保证期、付款方式等往往是企业在选择猎头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但实际上这都不应该成为首要考察指标。一个优秀的猎头合作伙伴,不仅仅是寻找人才时的帮手,更会从雇主品牌、人才策略制定、市场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战略多方面综合提供有效协助,与企业共发展。以我在全球15年、中国8年的专业搜寻人才咨询经验来看,一下10个要点是甄选猎头合作伙伴的KPI。

一、 品牌与形象

品牌是一个企业综合形象的公众认可程度,这与广告多少没有什么关系,一些口碑甚好(不收取广告费用)的公众媒体反倒是更加靠谱的反应,试想一个公司经常受CCTV邀讨论专业问题,它的品牌与资深程度自然无需怀疑。形象是指这个公司从网站、各种网络形象到办公室再到具体员工的个人形象是否优质,因为选择了一家猎头公司,就选择了一个为你做人才策略宣传的口径,它的形象优劣直接影响雇主在行业内的口碑。好的猎头公司会在保护雇主利益、优化雇主形象方面特别注意。麦当劳的QSCV精神是其品牌的真实写照,即质量Quality, 服务Service, 清洁Clean and 价值Value。QSCV系统被严格贯彻到麦当劳的全球加盟店当中,并被誉为麦当劳不可改变的核心的企业品牌。

 二、 服务意识

归根结底,猎取人才是一项服务,而且是对于企业发展十分关键的服务,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项目的好坏。“态度决定成败”。这家公司有多少分公司?他的网络是否可以覆盖多少估国家地域?他的员工是否任每一天何时段都可以进行沟通?他们承诺多久之内给客户回复?这几个关键数字将极大加强客户项目的跟进才程度,进而决定其成功速度与质量。

罗迈国际的CEO Robert Parkinson认为,98%以上的候选人都会和猎头做朋友,因为他们明白猎头给他们带来的将是更好的机会。在顺利地取得基本的信任后,他们就会约好与猎物的面谈。成功的猎头会站在候选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或者说,一定要有服务意识,要明白人并不是商品。

 三、 过程控制

专业的猎头服务绝不仅仅是把CV丢给雇主处理。搜寻是一个过程,优质的猎头公司应该对雇主和候选人双方各有一个合作沟通流程,从接洽到OFFER入职,从初步的寻访到预调查,从开始寻访到背景调查,从面谈面试到入职协商,猎头顾问的身影应一直在其中。并且,对于每个步骤都应有具体的标准与流程,比如我的公司,仅职位信息确定就有长达10页的具体标准。候选人成功入职后,猎头的工作也没有停止。猎头公司需要积极协助客户完成后续工作,并与客户及候选人保持长期动态联系,以保证客户和候选人的良好磨合。如RMG会在人选上班两周后对其进行回访,及时了解人才在新岗位的工作情况,帮助人才尽快融入企业,成为老板与人才之间的沟通桥梁,使企业和人才更好的合作。

 四、 顾问专业化程度

从猎头顾问的过程服务质量可以看出其职业化程度与专业性的高低,比如拜访客户时的形象和言谈举止、邮件的发送、电话用语、分析问题的思路等方面。以下RMG总结的优秀猎头顾问的素质体现。

 优秀猎头顾问的素质体现

 客户在委托之前,要了解某顾问主要从事的行业,做过哪些客户,顾问的沟通能力如何,对人事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等方面信息。顾问只有对某行业非常熟悉,才能和某行业的候选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熟悉某行业的特性,在面试候选人时才能有良好的把握。顾问的沟通能力也是关键。猎头顾问只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和的真正需求,并将客户情况准确地传达给候选人,才能深入了解和把握候选人的优缺点,才能获得候选人的信任。猎头顾问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候选人在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对某些工作机会的取舍提供咨询,能有效地加强猎头顾问和候选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顾问的知识和技能有时候也能为企业人事工作人员提供中肯的建议和咨询,帮助人事工作人员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和人才供给状况,是人事工作人员不可忽视的一项财富。

 五、 项目解决团队

包括猎头公司项目团队的、数量以及项目运作方式,业务部门与支持部门的协作。比如猎头顾问是否有过同行业的相关经验、他的个人教育、语言能力、工作背景情况如何,项目团队如何进行管理协调等。举例来说,有的猎头公司实行项目责任制,并实行周计划跟踪,可以较好地把控项目的进度;有的猎头公司成立了统筹协调各区域分公司工作的机构,便于分公司之间资源的共享。例如罗迈国际RMG)就建立一整套的分享与合作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从业务到后勤各个部门的统筹与协助,既有数据库上的资料共用,也有成功后的合理奖金分配,从每日的邮件分享,到每周每月的案例与成果展示,再到不同项目上的微调,我们保证任何一个好的人才都不会被浪费,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得到最专业而及时的服务。

 六、 成功案例 – 质量与速度

案例大概是最直观也最能说明问题的背景资料,但在案例中应该关注哪几个要素可能不是所有HR、招聘经理都很清楚的问题。RMG一向都是以结果为导向设计流程,我们建议关注①大客户质量,这体现了猎头公司的整体实力。②每次发送CV的数量与成功进入一面的比例,比例当然是越高越好,但数量绝不是越多越好!之所以使用猎头,就是为了节省招聘时间,如果一个职位推荐10多个候选人,相当于HR又做一次简历初筛(CV-SCANING),没有任何意义。③从职位沟通到首次面试的时间。④成功入职的候选人完成试用期的比例,这才是成功招聘一个新员工的标准。

 七、 专业领域与洞察程度

市场上的行业划分众多,一个猎头公司很难在所有行业都拥有十分强大的候选人基础及丰富的知识。对行业内人才架构了解得越清楚、对各个公司管理理念越熟悉,推荐候选人的速度与准确度都会大幅度提高。比如对于罗迈相当熟悉的财务领域,几乎任何行业任何等级的财务职位,我们都能在职位沟通后的第二天就提供%+满足要求的候选人。所谓积累,就是在这里体现。猎头公司所开展的业务从行业角度看,由专注一个行业的,由面向多个行业的,比如酒店猎头,房产猎头,IT猎头,金融猎头,快消猎头,奢侈品猎头,物流猎头,医疗猎头等,不管在专注于一个行业还是多个行业,猎头必须对专注行业的运作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关键职位的职责,任职要求,业内薪酬水平,主要品牌企业等都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但如果你碰到哪个猎头公司号称每个行业都专注的,那么建议你用相反地理解来判断。猎头公司面对的行业千差万别,没有哪家猎头公司能说自己对任何行业都非常熟悉,如果哪家猎头公司告诉您他们做所有行业,也许意味着他们哪行也不精通。 即使是行业内顶级的猎头公司也不敢轻言对所有行业都专业。 客户可以要求猎头公司提供曾经做过本行业内的哪些客户,哪些岗位,可以和猎头公司的顾问讨论某些岗位的工作职责,薪资行情等以便了解他们对本行业的专注度和熟悉程度。如罗迈国际对不同的行业顾问,罗迈国际有不同的人才搜寻与推荐方法。

 八、 猎头队伍稳定性

猎头行业是个典型的依靠人才的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就是有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猎手顾问。这个行业也是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人员流失率很高,很容易分家。一个人员流失率高的猎头公司必定是个自身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是否能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可想而知了。好的猎头需要对客户所在行业要有所涉猎,同时对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等有比较成熟的看法和丰富的经验。在猎头的过程中,猎头不仅要接触客户高层,也需要接触很多的行业中高层人才,那么对猎头人员的要求就比较高,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一名合格猎头的培养是很不容易的,拥有这些优秀猎头,是猎头公司在行业竞争内的制胜法宝,而保持专业猎头队伍的稳定性也就成为猎头公司的重中之重。各地分公司、办事处负责人、人事人员在稳定团队方面需要多花点精力,让公司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而不仅仅是依靠一个部门。稳定、团结、协作非常的重要!雪佛兰会通汽车售后服务经理王攀表示:团队的稳定性很重要。他的团队非常稳定,成员在公司的工龄都在2年以上,很多更是自建店以来就一直在公司里工作;他自己也是最老的员工,从普通岗位上逐步发展到售后服务经理这职位。人员的频繁更迭很容易造成客户的流失。稳定的团队能很好地掌握客户的各种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及车辆的状况,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样,猎头行业就更需要稳定的专业团队来更好的发展下去。

 九、 发展潜力

如今的中国,每个公司都在高速发展之中,谁也不希望每次公司有新的项目或新的业务就要新找一批合作伙伴;又或者,对于一些非常新的行业领域,可能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猎头介入,那么此时,一个猎头公司自身发展和快速介入的能力就显得十分关键。一个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专业,一个每一个流程都设计的很细致,一个每一个顾问都拥有精挑细选的背景,一个把客户化服务的公司就是一个具有这种能力值得长期合作的可靠伙伴。猎头公司是否经常使用各种搜索引擎?是否懂得并且使用搜索引擎的各种高级用法(过滤、排序、词组、网站定点)?是否熟知各类专业网站、社区网站、协会网站、晨会网站?是否能够利用客户关系系统进行客户管理?是否懂得如何进行网络促销?是否能够进行博客搜索?RMG拥有强大的网络平台和一流的市场开拓者,在稳定发展自身优势的基础上, 不仅仅局限于为国内的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RMG致力于为世界大企业提供全新的,一流的猎头服务。RMG随时在关注市场的发展,并且为适应市场发展制定特殊的,先进的发展计划,抢占更高端市场。

 十、 新领域开拓能力

据美国《研究与管理》杂志1980年统计,大多数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30~40%来自5年前还不属于本企业产品范围的那些产品,新产品已经在企业成长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投资的角度看,成长即意味着成功。仅靠现有产品去提高这些衡量企业成长的比率,是很困难的,企业要负担更为繁重的市场营销费用。据统计,凡是经营得好的企业大多数都有能向市场推出更多新产品的能力。而对于猎头公司来说,开拓新领域就是其发展壮大的契机。开拓新领域可以维护猎头公司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可以改善猎头公司现有的市场地位。当客户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预示着猎头公司的现有服务已出现衰退可能时,企业必须寻找可代替的新领域,这往往是开拓新领域最直接的原因。RMG大力发展国际化开拓,这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选择。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6.5万家跨国公司,垄断着全球60%以上的贸易额、80%以上的投资额和30%~40%的GDP.德国西门子业务遍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欧莱雅集团在全球拥有65家分公司,旗下23个品牌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印度米塔尔集团在60多个国家雇佣32万名员工,其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27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企业要有所作为,必须到世界经济大潮中去打拼,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凝聚全球资源,发展全球产业,分享全球市场,实现事业成功。

 对企业来说,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断为企业补充新鲜血液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猎头公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找到人才。时间就是效益,猎头公司的特点就在于能快速帮助企业精准的找到合适人选。好的猎头公司能够为企业创造难以想象的利润,同时在收获优秀人才的基础上,无形中得到了企业品牌的宣传。

Read the whole article: http://www.zcom.com/article/86878/index2.htm

Winning the Talent Wars – RMG CEO Robert Parkinson on China Daily

Companies urged to innovate to retain workforce and stay competitive

Despite receiving thousands of applications every month, Mei Yang-mille has been struggling to find the right talent to occupy some key positions in her company.

Yang-mille, who runs the Chinese operation of Karl Storz, the world’s largest endoscope manufacturer, says that as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it has no problem in attracting talented people but often finds it hard to recruit skilled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There are people out there, but the number of ‘A class players’ seems to have got smaller,” she says. “So we have to interview lots of people until we get the right ones.”

Yang-mille says the problem has become worse as the company has expanded its operations in China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 for high-quality medical equipmen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booming medical device market fueled by strong demand from Chinese hospitals because of larger purchasing budgets and planned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the German company has also had to increase its number of employee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qualified medical graduates and professionals,” she says. “And it is unlikely that the gap will be filled in the next five to 10 years as the medical device market is booming in China.”

Yang-mille was speaking at the company’s China headquarters in Xujiahui,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of Shanghai. The company, which has about 220 employees in China, also has bases in Beijing, Shenyang, Chengdu, Guangzhou and Hong Kong.

She says the entry barrier in the medical device market is very high and graduates from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often cannot cope with the global standards for medical talent.

“At the entry level, the graduates we need are those on the top of the pyramid,” she says. “They should have comprehensive product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expertise and the capability to work with doctors and medical experts. But in China it is hard to find candidates who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Yang-mille says many Chinese graduates are not qualified because they are good at theory but do not know how to handle projects or work in a team.

“As many of them are from one-child families, they do have weaknesses in teamwork,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zing ability,” she says. “Compared with their peers in the US and Europe, Chinese graduates appear to be less mature at their age.”

Yang-mille says she was astonished to find that a college graduate brought both of her parents to a job interview because she said she needed them by her side. “I’ve never seen this before, but clearly she will never grow up under the wings of her parents.”

She admits that the good side of Chinese graduates is that they are hardworking, intelligent and willing to learn, which are the qualities needed for any industry.

Because of young graduates’ lack of experience, she says, the company needs to recruit experienc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to fill mid-to-senior-level positions.

But fierce competition as multinationals poach from each other and a limited source of professionals are causing wage inflation and high turnover.

As a result, Yang-mille says, she has to invest in people to build an early pipeline, creating a culture of coaching, welcoming job rotation and internal promotion, as well as running a talent program for top performers.

She has introduced personality assessments into the hiring process and expanded the company’s recruiting efforts beyond major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for highly skilled positions such as sales, logistics experts or technical personnel familiar with their products.

“We are quite open-minded in recruiting talent, which means we don’t care whether they are from a certain top university or a less known college, as long as they are qualified for the position,” she says, adding that they have three “I” standards to measure whether the candidate is suitable for the job – integrity, initiative and intelligence.

Of course, there is a danger that the money spent on developing talent could be lost if the employee decides to join a rival, a common problem in many emerging industries.

Yang-mille says she understands the threat well, and the company has been focusing on career development instead of relying on compensation packages, which is a good way to reduce staff turnover, but unsustainable in the long run.

“If an employee is staying in the company only because of an offer of a higher salary, he or she will eventually leave because of that,” she says. “I think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retain professionals is to care about their career path and guarantee them that there is no glass ceiling within the company.”

Karl Storz offers a range of 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s, such as rotating people, combined with regular assessments of employees to determine a suitable career direction.

According to a report by 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 the Chinese medical device market is expected to expand by about 15 percent every year over the next five years, while medical device sales are forecast to reach $42.8 billion by 2019.

But a lack of qualifi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may be a continuing drag on business performance in China’s medical equipment industry, says Yang-mille, who plan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recruits 15 to 20 percent annually for the next 10 years.

“An investment in staf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is a company’s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she says.

Read the whole article: http://usa.chinadaily.com.cn/weekly/2012-08/31/content_15722773.htm

Read the magazine:  https://www.rmgselection.com/images/rmg%20news_cd_aug_client.png

Golden Rules for High-efficient Human Capital Management – RMG CEO on Training Magazine

高效人力资本管理的黄金定律

什么是人力资本?就是公司的竞争力、知识及其个性属性,而这些常常隐含在通过劳动力实践产生经济价值的公司里。 几乎所有团队领导都宣称,人力资本是他们最重要的资本。但事实上,我很少见到有人真正针对这项“资本”来做些什么。如果你的公司真想认真地对待它,那么,做好人力资本计划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松下的一位经理曾经总结道:“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做计划”。人力资本计划,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有力工具——它帮助组织着力于有效的行动,并保证商业成就和其他各项目标的达成,同时,它能帮助组织积极主动地评估、计划和回应有可能的人力资本挑战和需求。这样,通过建立计划、发展劳动力,然后练习实践的方式,就可以达成组织的愿景、使命和目标。 那么,人力资本挑战包括哪些呢?从经验来看,通常,它由有能力的领导者、职工技能发展、推动高生产力,以及保留组织内最优秀的人才等组成。所以,人力资本计划可以建立一个由政策、实践和行动组成的框架,来指导组织努力满足劳动力需求。 以下10条经验之谈,将有助于公司创造高效的人力资本计划,提高人资管理效率。

人力资本意识缺失会严重影响经营

倘若缺乏对人力资本重要性的认可,那么所有针对工作框架的努力都可能会付诸东流,或者至少会较大幅度地降低行动的优先级。 意识到人力资本对组织表现的这一决定性影响,是开始起草任何人力资本计划的最底线,也是关键的第一步。例如,诺华总部曾经将它们在另一国家的公司总裁调至中国做中国区总裁。而这位总裁在他原先的岗位上做得非常成功,销售业绩也是全球第一,所以,总部当然希望他能在中国复制这个成功模式。然而,仅仅半年过后,他在中国区的销售业绩下滑了30%以上。人力资源管理者大为不解:员工还是那些员工,产品还是那些产品,市场也还是这个市场,各种市场调查也显示各方面均没有变化,这到底怎么了?后来,员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区的员工们觉得,新来的总裁并不关心他们,有一种隔离感、被抛弃感。这就是原因。 所以,那些意识和行动迟缓的组织,往往会忽视一点:他们首先需要进行自身人力资本的改造,才可能承担起更大的订单合同,而不是先签下大的生意订单,再开始考虑招人或者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到那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人力资本是一项有回报的投资

千万不要把人力资本看作一项与成本相关的开销,实际上,它是一项可期待回报的有效投资。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企业可以做两件事情: ·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受益度 ·简化或减少每一个员工的无为成本 如果选择第一项,那么,请将所有提供给组织的东西都计算一下。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可以使企业控制一个市场(对比苹果公司就知道了),同时要清楚,如果没有员工巨大的才华支撑,这些产品或者服务都将不复存在。 如果选择第二项,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组织一定不愿看到由于过低的人均成本而导致员工流动率大幅攀升的现象。所以,用关注成本变化代替单纯地减少成本将是不错的思路。 1998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就显示,西尔斯百货公司通过先投入培训,提升直面客户的雇员的能力,再来提高客户的体验。这个做法直接增加了西尔斯的业绩。该公司还监测了员工交互作用、客户反馈和随之而来的财务结果的增长变化。 根据特定的行业与业务制定公司的实践目标

近十年来,挖掘和仿效别的公司的成功实践,似乎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然而,不要因为其他公司都在使用这种实践,你也随意决定使用它。只有在组织采用有针对性的、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人力资本行动时,这种实践才能发挥得更好。 不幸的是,仿效型公司仍屡见不鲜。通常情况下,其他公司的实践方法并不适用于另一家公司,也不会给组织带来价值。只有员工专注于在公司的特定工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人力资本行动目标时,这种仿效做法才有意义。因此,组织需要仔细研究每一项人力资本计划的管理过程,其中的所有实践内容务必要紧紧围绕自身的商业目标。

行动结合实践

当你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要保证组织的行动与其他各项行动一起发挥作用,互相协调——否则,整个系统就会向着你的目标反方向运作。在这里列举几个矛盾实例: 1. 如果你想促进团队合作,但你的激励项目是针对个人行为开展的,那么,你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 2. 如果你按季度发放奖励金,但是你半年才做一次工作总结,那么,这样的机制也不会有效果 。

提前计划以评估结果

人力资本的目标是要最大化地利用公司对员工的投入成本。这意味着,管理者应对试图达到的目标和渴望获得的结果时,要有超前的意识。比如: 1. 有计划地实施你期望的结果。 2. 决定如何评估你的表现,你成功的基准是什么。 有一位客户曾经反应,他们的员工流动率很高。研究后发现,他们需要改善招聘流程,并作出更好、更准确的聘用决定。于是,这家公司采取了如下的具体措施: 1. 通过让求职者切实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来优化应聘者面试流程 。 2. 通过使用评估工具来了解到应聘者与公司的匹配程度。 3. 虽然经过多轮面试,但招聘这个员工的经理仍然可拥有招聘流程管理权和决策权。 后来,该公司统计了人员流失的花费,比如加班成本、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他们也统计了使用评估工具来培训匹配未来岗位的员工的成本。在年终的时候,公司发现,员工流失率缩减了,也看到了预期的投资回报。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可以从计划好它们的预期结果开始,进而决定如何评价实践行为的成功与否。

不要把工作只丢给HR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人力资源团队,或者可能只有一些经验较少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即便是那些配备了完整人力资源部门的大企业,人力资本计划仍然需要有指定的管理者来掌控。企业领导者参与并融入到计划与实施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他们必须十分愿意参与进来,并且支持这项工作,否则人力资本管理这项工作就没办法进行下去。 对于如今的许多企业,人力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成本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成本,但同时也是一个重要机遇。当你需要你公司的领导者参与到人力资本管理计划中时,你就需要帮助他们从业务和人力两个角度来理解这项计划——但同时,你还必须将测评措施实施到位,这样他们可以对这项工作负责。那些要传递给企业领导者的信息包括:成功的雇员、成功的运营、成功的客户等,这些与提高销售业绩是一样重要的。

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项活动

随着人力资本计划的向前推进,它将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并要保证这些调整的落实。 例如,也许你做了一个决定,需要再雇佣5名销售人员来开辟一个新的业务领域。你也确定该如何操控以及根据他们的业务技能匹配合适的市场利率。但是,当你实施这个决定的时候,可能会需要一些调整——也许,你最后需要的人员数超过5人,或者你需要修改一下你为他们匹配的市场利率。 持续不断地适时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定期对整个人力资本计划做正式的审查也是同等重要的。一个好的审查时间框架是每季度一次。这样,足够长的时间可使工作有实质性开展,同时,当工作上有新的变动时,也不会使你超出控制范围太远。

不要做太多事:有限制也有优先

你还需要在有价值和易于实施的基础上,来优化你的行动。每次行动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1. 这些行动将对业务有怎样的价值? 2. 落实这些行动有多难或者多容易? 从理论上说,你要集中力量做那些有极高价值并且更容易做的事。而那些有极高价值却做起来更困难的事,则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很大的投资,尽管这些事都会给你最大的回报。所以,优先考虑和限制一些举措将是关键。

创造一个价值链

从企业目标到个人行为,若能建立一个价值链,你就会更易于实现目标。在这里,有几个问题要问: 1. 妨碍人力资本管理的问题是什么? 2. 我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来实现企业目标?

从外部开始人力资本计划的编制

记住:一切都是为了服务客户!你需要明白你能为你的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当你从组织外部考虑时,要检查所有的过程和所需的能力都是为了创造最终的客户体验而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提出以下问题: 1. 我需要为客户开发哪些经验? 2. 我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在为你的客户提供你所希望提供的服务的情况下,考虑你每一个雇员的成本和产出各是多少。这些不仅会影响你想要达到的财政结果,而且会产生差异化的组织形态。在此过程中的唯一基准是:好的计划是独特的计划。 复制员工能力远比抄袭一项市场计划或一种产品更困难。而且,事实上,你也不愿意模仿其他人的人力资本计划。 当然,你应该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殊情况、商业模式和目标的人力资本计划,应该建立自主的人力资本和员工的能力。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将是,创造了公司强大的竞争力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在市场上不可被轻易复制。

Read the whole article: http://www.trainingmag.com.cn/Article/Articledetail/159655524408.aspx

Read the magazine:  https://www.rmgselection.com/images/rmg%20news_tm_aug_rp_2.jpg

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