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Recruitment

Junior HR in China: Here’s some help!

junior hr in china

It’s better to be friends – honest! – read on….     

In my 11 years running recruitment businesses in China (latterly my own RMG Selection) and almost 20 in the recruitment consultancy business I have encountered numerous ‘clients’ – that is to say – those hiring candidates via us, who seem to think behaving with explicit rudeness, dishonestly and lack of speed; with a sense of superiority and often with a lack of information is the way to show their importance and seniority.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of junior HR in China.

I have also worked with some lovely clients. One German lady was a real pleasure to work for. One Frenchman became a very close friend, one Chinese lady became such a good friend that she came to my child’s 100 day party (a Chinese thing).

Here’s why behaving like the first group ‘Group rude’, isn’t smart:

  • You simply will not get the best service. People are programmed from birth to ignore or do the least for those who treat them poorly. It’s an automatic response. It’s a bit like me putting out my hand for you to shake it; you will reach out yours – automatically. The same is true of those that treat us poorly; we automatically give them less attention.
  • You will lose your company money. If you treat people like your personal slave, but maintain the contract/agreement with them, the chances are reasonably high you will end up paying them for something at some stage. For example, if my consultant is dealing with ‘x’ internal recruiter at ‘x’ company, after a while ‘x’ company will probably hire one of my recruiter’s candidates…………………….Now go back and think about your interactions with the consultant. If you had been more pleasant, time had been better spent, you respected their personal time rather than calling at 10pm, and you dropped the attitude, wouldn’t you have saved yourself time? Wouldn’t they be more motivated to work for you?
  • You will look foolish. One of the many realizations I’ve had in my time in the recruitment consultancy business is that those clients who act as per group 1 ‘Group rude’ and behave with a sense of superiority and lack of respect, do in fact demonstrate only 2 things: One, they are junior and trying to overcompensate for it; and two – they lack the experience and wisdom to know that if you treat people well they will treat you well. They also seem to believe that their behavior is invisible to those senior in their companies. It isn’t. How people behave is one of the fastest ‘markers-out’ of personality there is, and good recruiters establish senior level contacts, fast.

So that’s what you shouldn’t do, so what should. Here’s a checklist:

  • If you manage an external ‘vendor’ (we are called business partners in the west), treat them in a friendly, respectful mature way. Speak to them politely and courteously and don’t call them after hours unless it’s an emergency, they have a life too.
  • If they are working hard to help you, make sure you work hard to help them help you. The number of times I’ve spoken to clients who haven’t even read CVs they’ve requested when days before they were ‘in a rush’ days is too horrifying to even recall!
  • Give out information, and if you don’t know find out! Most if not all HR departments are not fully conversant with the nuances of each job in their company. How could they be? That is an impossible task. But equally, a recruitment consultant can’t do their job if the are not in possession of all the facts. Help them get to the facts, and do it with them – i.e. talk to the line manager(s) with the recruiter.
  • Pay their invoices. On time. If you make an agreement stick to it. The number of people (again a sign of lack of seniority) who think it’s ‘OK’ to renegotiate after a ‘deal’ is done is staggering. Don’t expect recruitment consultants to do their best for you, if you don’t honor their agreements. If there’s a genuine hold up in a payment process, first apologise for it, then explain it: I had an email from an HR VP this morning asking if an invoice had been paid – he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pleasant – I replied thanking them for the follow-up. This is what really senior people do.

Of course all of this assumes that the recruiter is intelligent, knowledgeable, and professional in the first place. But if they weren’t you wouldn’t be talking to them, would you?

In the west, recruitment has moved on. It’s no longer the domain of those who haven’t been to university, or those who are good at selling printers. It attracts intelligent gradu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R and recruiters has also moved on too. It is all about collaboration and respect, not politics and posturing. Isn’t it about time China grasped this too? Think of the time it would save!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Robert Parkinson, Founder & CEO of RMG. He can be contact by email via [email protected] or via +86 10 5896 2210 (direct).

RMG ‘Work should be FUN?!’ Mini Survey Report

         
  1. 你对自己在2014年的工作状态还满意吗?请从1(非常不满意)到5打分(非常满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员工工作状态满意度的平均值仅为3.13分,其中40.49% 的调查参与者对自己2014年度工作状态仅给到一个及格分数3分。通常员工审视个人工作状态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个人主观因素,比如对压力的敏感性、与团队的融洽程度、管理风格的适应程度等,另一方面是相对客观的条件,如加班时长与频率、业绩目标及完成程度、工资奖金的发放、福利多少、硬性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等,这些员工个人可以调节和难以决定的因素共同影响了员工对一年工作状态的感受。   显然,2014年大家过得并不是那么顺心,64%的调查参与者对自己的工作状态没有达到满意的状态。对于主管因素,一方面需要个人心理调节,另一方面在求职时寻觅和自己更契合的公司也不失为一个方法。而客观因素方面,既需要员工增加在求职时的信息收集,包括目标公司和市场水平两方面,也需要公司管理者更多的关注。  
  1. 平均每天你在工作中有多长时间是充满快乐的?
在普遍的城市当中,我们在工作日每天有至少10个小时花在工作上,去掉睡眠、吃喝等必须活动时间,几乎90%的时间在工作状态,“工作快乐,人生便是天堂;工作痛苦,人生便是地狱。”高尔基的至理名言含义在我们的工作状态调查中格外醒目。然而调查结果显示,38.34% 的员工在每天的工作中有1到2小时是充满欢乐的状态。31.6%的员工平均每天有2到4小时都在欢乐中工作。当然,保持工作无时不刻充满快乐当然不现实,但是企业也要切记工作的快乐时光过少是导致员工离职的潜在隐形杀手。   根据调查参与者的企业类型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合资企业工作的员工快乐指数最高,76.31%的员工每天有1至4小时充满乐趣。相反,许多年轻人心中向往的非政府组织的志愿工作的快乐指数却仅有58.62%。在交叉分析和对比中,我们发现今年国有企业员工的工作快乐指数位居第二名。可见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倡导的国企大改革,到近来国资委部署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工作重点,对于激励国企员工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人名日报11月的报道称,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的深化将实现各个层级员工的薪水水平适当。努力工作程度和报酬奖励之间的公平会激励很多员工奋发工作,同时也会让他们在工作中也收获更多乐趣。  
  1. 什么因素让你的工作充满乐趣?
根据第2道题的问题,我们继续深入调查了让员工感到工作快乐的具体原因。我们特意将题目设置为多选,让大家更全面地看到8个因素的排名。位列前三甲的因素分别是公司氛围(53.68%),工作内容(50.92%)和福利待遇(48.47%)。此结果再次证明“金钱≠快乐”,轻松友好的公司氛围、或有趣或实用的工作内容以及多元化、人性化的福利待遇更容易获得人心。   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我们发现公司氛围的欢乐与否对20至30岁的群体至关重要,可见青年人对外围环境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给予了更多关注。在此也提示雇主,在引入新鲜血液时不要执着与用薪资和挑战来吸引人才,针对青年群体的关注点调整招聘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对于30至40岁的员工群体,他们则更看重工作内容。以IT咨询行业为例,30至40岁属于黄金发展阶段,员工对于做什么项目,项目大小,以及从项目能得到什么经验非常关注,因为这个时段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更高级的职业晋升有很大帮助。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出国培训机会(17.79%)和出差机会(11.66%)在各个年龄段和不同的教育背景下都不受欢迎。企业差旅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员工不愿意“出远门”重要原因,比如凭票报销的制度导致或多或少的时间差,另外出差的旅行耗时基本都是属于非工作时间中的,这就无形中减少了非常多的个人时间。而培训纵然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好机会,但是目前我们的企业培训大多或流于形式或远离实际,很难契合员工的真实需求,如果是非常实用并且有良好效果保证的培训,还是会颇受欢迎,这一点在职场新人中尤其突出。因此,将培训和出差作为吸引人才的筹码,企业一定要具有完善的制度和切实的安排,否则只会帮蝶破茧事与愿违。 mini survey3 English

Workplace issues of freelancers – CBN Weekly

work and freelancer

How should individual freelancers do to manage their work lives? If they want to go back to workplace, what should they pay attention to? All of the answers are showed in 251st CBNweekly, which discusses about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freelancers, and how should they catch oppotunities. Rooty (Likun) Xu, senior recruitment consultant of RMG Selection, was interviewed by CBN weekly for this topic.

在“能让自己过得不错”的前提下,自由职业一直是令很多公司人向往的工作状态。因为它摆脱了朝九晚五的束缚,不用考虑老板同事的脸色,兴起了多干点活,不高兴就给自己放个假。

而且互联网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在家工作的可能,尤其是像律师、会计师、培训师或设计师等这些由一个个项目拼接起来的工作,确实也能够独立单干。

不过,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提醒,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事实上,你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忍受孤独。没有公司替你安排的各种工作和职业发展,你更要时刻保持动力,自己Push自己。

应利说:“自由职业是很难被猎头发现的。”其实何止是猎头,失去了公司的职业平台,如何能够让别人认识自己、如何获得工作机会、如何建立人脉以及保持最新的行业动态信息这些问题都得自己解决。

当然,像社保、养老金的缴纳这些个人的福利保障,你也需要自己“照顾”自己。有很多自由惯了的自由职业者,因为觉得处理这些问题太过麻烦而不重视,但其实等到退休之后,这些问题造成的麻烦只会更大。

因此,离开公司独自发展的自由职业者应该如何进行自己的职场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各种福利保障等具体的切身利益又该如何维护?如果有一天,当厌倦了需要不断地自己找活儿干,或者收入不稳的工作状态,希望重新回到企业时,自由职业者又会面临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期职场,《第一财经周刊》将与罗迈国际资深顾问徐力琨 (Rooty Xu from RMG Selection)、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以及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公司福利保障部经理张燕华一起,围绕自由职业这个话题展开讨论,给那些准备单干的公司人们一些切实有用的建议,以及提醒大家注意一些可能被忽视的问题。

A 什么样的人适合自由职业 What type of people can be freelancers? 

目标 In terms of target

虽然同样是离开企业自己单干,不过,“自由职业要和自由创业分开来。”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应利提醒说。

“大多数真正意义的职业者取向于自由,不是要做大做强。他们只是不希望受到约束。不受雇于任何一家企业,自由自在,也不见得要赚很多钱。”应利表示,自由职业者所满足的心理追求是不受时间约束,做大做小赚多赚少都看自己高兴,通常不求成为行业里的No.1。而反观创业者,他的成就动机更强,甚至充满了帝式思维。

职业能力 In terms of capability 

应利说,自由职业者的工作类型大致分为两类,知识类和服务类。前者更注重知识技能,如律师、培训师、审计、会计师等;后者更偏向于服务和技能,例如化妆师、造型师。

应利介绍说,最初自由职业大多围绕职业律师、会计师、培训师几类,这些工作对职业资格认证的审查较为严格。现在虽然随着自由职业的工作种类增多,对资格认证的要求宽泛了,但没有资格证书的话自由职业者可能很难开展独立从业。“而且自由职业者的职业技能专长要比企业里的人更高,或者起码在行业圈里有一定的特点。”

个性 In terms of characteristics

首先是独立工作能力强,因为没有人会为你安排工作。应利说,自己给自己打工得自己Push自己。

另外罗迈国际资深顾问徐力琨 (Rooty) 强调自由职业者需要外向、沟通能力强,并且具有融合性。这是因为,在企业里工作每个人只需要负责自己单一的领域,“例如在企业里做科研,你可能只需要钻研于研究工作。”徐力琨说。发展也是直线上升的。而自由职业者需要同时兼任自己的销售、市场、人事、会计等工作。自由职业者更需要推销自己,拓展自己的买方市场。

应利觉得,对于自由职业者来说足够耐得住寂寞也很重要。“因为没有严格意义上固定的团队。虽然你能不受约束,但有时候也得享受孤独。”

B 自己如何缴纳社会保障 How should freelancers take care of their social insurance issues? 

自由职业者有两种缴纳社保的方式可以选择。

一种是把档案放在自己所在区域的人才交流中心,并在那里缴纳社保。不过在人才交流中心只能缴纳三险一金,分别为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是无法缴纳的。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公司福利保障部经理张燕华介绍说,个人缴纳社保的缴纳基数不能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性收入3倍,也不能低于这个数值的60%,而具体的缴费比例为44%,其中养老保险为30%、医疗保险为14%。

还有一种是将个人档案挂靠在某家公司,然后通过其缴纳社保。挂靠方式缴纳的社保类型是五险一金,与大部分企业相同。

此外,徐力琨 (Rooty) 还建议自由职业者在缴纳常规社保的同时,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商业保险,为自己增添保障。

社保缴纳一般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缴纳相对容易一些,徐力琨表示只要在工作期间缴满15年,到退休之后就能取。对于建立养老保险或续交的方式,张燕华说:“依据规定,具有城镇户籍、从未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自由职业者或已建立账户需接续缴费的可由户籍所在地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代为办理。”

另外,原已建立账户的职工从事自由职业后,个人养老保险账户储存额累积计算。当其重新回到企业时,经由用人单位办理转入手续,接续缴纳。

生育保险:徐力琨 (Rooty) 提醒,生育保险的缴纳相对麻烦一些。自由职业者如果希望能够享受生育保险,最好不要中断缴纳。因为如果曾中止过缴纳生育保险一个月或两个月,那么,需要满足在断档之前缴满9个月,并且恢复缴纳之后连续缴满12个月,才能拿到这笔保险。

失业保险:“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是很难拿到失业保险的钱的”,徐力琨说,“如果你想领到失业险,你不能开公司,也不能把档案放人才交流中心。你要开失业证明,当然居委会也会很积极地帮你介绍工作。”

张燕华提醒,如果自由职业者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就视同就业,不再领取失业救济金,并记入本人的《劳动手册》。

注意咨询优惠政策:这一点可能更适合于希望能够自主创业的个人。因为按照国家规定,如果满足特定条件,不同城市会给予自主创业者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所以应注意咨询自己是否符合标准。

C 如何获得人脉和信息 How to build up network and get useful information? 

为自己做Marketing  You need to do marketing for yourself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如果要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就得在行业里保持“曝光率”,自己做自己的Marketing。

应利发现,在很多行业会议或论坛里,往往“公司里的人不是很积极,倒是自己自发参加的,会特别活跃,相互创造机会。”此外,应利也建议多参加培训班的同学会甚至老同事的聚会,大家还可以建立微信群,随时保持沟通。

现在,职场类的社交网络也是一个拓展人脉的好途径,徐力琨建议自由职业者可以经常登录类似LinkedIn这样的职场社交网站或者利用微博,积极加入一些小组,参与其中的讨论,关注行业信息。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Collection information via different channels

应利说,其实很多自由职业者更有危机意识,比很多公司里的人要做得好很多,因为他们必须要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趋势才能找到项目。

一般来说行业里都有标杆的行业协会,而现在大部分协会都已经对个人进行注册开放了。此外,阅读国外领先的刊物也是时刻了解行业资讯的好办法。“一定要看行业里顶尖的人的书,参加权威论坛。”应利说。

D 如果重回职场 How to return back to career life at companies? 

心理调整 Adjust one’s mental status

“从自由职业者到职场是一个由松到紧的过程。需要调整姿态。”徐力琨说,如果重回职场,之前相对散漫和自由的工作习惯都是问题,“老板会约束你,作为整个团队中的一员,你也要考虑每个人的心态和利益,和周围的团队都进行融合”。

另外,谈薪水时也要注意,这和自由职业者可能半年不开工、开工吃半年的状态有些不一样。每个公司对于职位和级别都有相应的空间。

选择合适的企业

在工作性质之外,回到企业时选择相对来说企业文化更“企业”的公司。应利表示,相对于单干的工作,企业里的团队合作以及上下级关系这些人际交往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常开玩笑说:没有没有政治斗争的企业”,所以选择自己适合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进去。

应利建议如果初回职场,可以选择企业里相对自由、注重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例如挂靠事务所的律师或inhouse的培训师这些根据工作内容安排上班节奏的职位。

求职注意事项 Pay attention to job seeking 

徐力琨 (Rooty)表示,自由职业者在重回企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在简历和面试中犯一些错误。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对自由职业经历的描述,以及为何希望回到企业工作的原因。比如有人是因为遇到财政危机,但在面试时对于这个原因轻描淡写。“这事实上对求职者是不利的。雇主想问出些东西,重点不在于你做自由职业是成功或失败,目的是让大家都能接受你重回职场的理由。”徐力琨说。

因为对于企业方来说,聘用自由职业者最为担心的就是自由惯了之后,稳定性会不会相对较弱。所以,实事求是地解释清楚自己为何希望安定下来的理由,说服HR也很重要。

回到企业的优势 Be clear about your advantages

应利表示,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录用自由职业者的原因是对于其专业技能的看重。因为“你要生存,就一定要有能力,这个企业会判断。”另外,她觉得自由职业者的自我计划性、自我激励、适应性以及快速变化和学习能力其实比职场上的人要强一些,因为相比而言,职场上别人都安排好了。

重找工作的劣势是“自由职业是很难被猎头发现的。”应利说,根据她过去做猎头的经验,只要人在职场上,猎头是很容易找到你的。“但如果一旦选择了自由职业,除非你很有名,否则猎头找到你的概率就很低了。”这也即是意味着,当你想重回职场时,被工作和被猎头找上的机率更低了,更多的还得靠你自己寻找机会。

Read more: http://www.cbnweek.com/v/article?id=3184

The Wealth Fantasy of Second Profession – Men Uno

cover

第二职业的财富幻想

每个职场人都一个幻想的“第二职业”,风度杂志记者采访罗迈国际市场经理李哲,深度了解职场人的心理,本文节选自2013年5月号 第110期风度杂志! 

Every one has a dreamed second profession in their career. To deeply understand what people think in their mind, journalists from Men Uno had an interview with Zhe Li, Marketing Manager of RMG Selection. The extract is selected from the 110th Men Uno in May 2013. 

 

“做更好的自己”,是很多职场人的梦想。尤其是工作10年之后的企业中坚,升过职,加过薪,买了房产和汽车,却总会觉得有些不满足。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薪水不菲,在企业有不错的职位,恰逢一个财富力量被推崇的时代,当梦想照进现实,“做更好的自己”,往往落实为“做职位更高、收入更高的自己”,跻身公司的高管或合伙人;甚至,希望成为内心中另一个“成功的自己”:在另一个行业呼风唤雨、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 、成为银行和地产商眼中的高端客户,过更“高尚”的生活……         小有成就的职场人都在为此付出努力。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频繁地跳槽,寻找机会。“他们处于公司中层,是中流砥柱;他们开始承担家庭责任,生活也要求他们为家打好一份工,他们自然会对工作有责任感。他们有一定的积累,也有一定能力,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受认可,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报酬,受到更多赏识。他们想得到更多。”知名猎头公司罗迈国际RMG Selection市场经理李哲说,“这个年龄段的人选数量非常多,而公司都是金字塔组织。从下向上走,会面临

激烈的竞争,多数人会被淘汰。因此,他们都很纠结。你可能会追问:为什么不是我得到这次升职,加薪的机会?而雇主则要你问自己:你的确很好,但是,你是不是能比本部门其他人更努力?是不是比公司其他部门员工更努力?你是不是比同行其他优秀的人还要优秀、做得更好?”

 有能力的人很多,好职位则是有数的。很多自信的中青年人相信,面临职场天花板,并不意味着领导比你更有本领,只是机遇恰恰选择了他——他更适应公司的氛围,或者更对老板的口味,或者正如某电视剧所说,“信任是一种滑稽的好感,我求之而不得。”而你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行走于公司中,恰如大隐隐于市。在你心中,还有另外一个自己,你如怀有绝世武功的高手不为人知,你可以在其他领域大放光彩,实现你的财富梦想。

很多职场人在勇敢试水。他们相信,正如生活在别处,职业也在别处。有另一个职业更适合我,能成就我的财富梦。少数人成功了,而多数人则在为梦想付出不菲的学费。

        

案例1

成为巴菲特

他34岁,在某国企任市场主管,工作稳定,年薪15万元之外,另有一笔不薄的年终分红。太太在外企,薪水比他更高,也更忙碌。他们早在房价大涨之前就在北京置下房产,并且提前还完贷款。他的物质生活在同龄人中算是不错的,但他总觉得一眼望见退休的工作有些乏陈可新,而薪资上升的空间也不大。他在大学时学过金融,从2007年开始被周边大牛市的气氛鼓动着尝试炒股。他研究过巴菲特、罗杰斯等大腕的选股理论,最欣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恰逢大牛市入场,翻倍不是梦想,他更坚定了自己在选股上是有天分的。他的资金投入量从最初的2万元增加到50万元,家里的大部分存款都投入市场。他希望几年之后,这笔“小钱”会跳跃着反复翻倍,成为一笔巨额的财富,帮他走向传说中的财务自由。半年后,遭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本以为股市会上万点,结果市值折损近半,他在理财师的劝说下止损离场。

他觉得损失不光是能力问题,主要是他运气不好,遇上一波坏行情。2009年,重整旗鼓再次入市,在反复震荡的市场中,全身而退已经不容易,获利更加困难。他发现他沦为典型的小散,追涨杀跌,总是踏不对节拍:并且成入他所嘲笑的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典型投资者:

 

猎头解读:

兼职炒股或者做其他投资的职场人,有的炒自己的钱,有的炒别人的钱。从专业来讲,可能你也会看财务报表,你也会做市场分析,你比业内人士水平也不差。但是,很多做分析的人自己并不炒股,或者炒外汇、黄金。只有不涉及到自己的钱,他们才能客观、冷静地看市场。把钱放进去,甚至借钱去炒,从局外变成局内人,你还能客观、冷静地看待全局吗?

如果不是专业炒股,身兼两职,精力分配不够,也会导致失败。比较典型的是炒黄金,24小时盯盘,非常劳累。这种劳累与精力分散会影响到你对本职的关注,也降低你的职场竞争力。

 

案例2

打造自己的麦当劳

他35岁,在一家大型连锁企业做策划。他入职时公司创业才3年多,只在北京、上海有几家分店。这几年,他看着公司迅速地扩张,分部在全国遍地开花,到他辞职时已经有20多家。而他在其中功不可没——虽然不是最早的元老,但公司现在的广告词都是他写的,策划案、发展方向、团队建设都有他的汗水。他是上上下下最受欢迎的员工,很有亲和力,他甚至某些时候比老板更有团队的凝聚力和个人魅力。但他毕竟不是股东,虽然涨了薪水,却总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事业。他想要自己的连锁公司,像麦当劳一样,遍地开花,有自己的团队和理念。也许只要3年,就可以成为知名的企业家,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他就这样下了海,兼职开了店。

他开了一家经营消费品的小店,与很多媒体的朋友联系,想得到免费的、大量的报道。很快,他发现,想得到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钱是做不到的,个人魅力和朋友关系只够让他的店得到记者们的关注,他们等他开发布会,但他没预算。至于扩张更提不上日程,第一家店的存活都成问题。他先是选址在北京著名的世贸天阶附近,后来发现商圈效应不能带来很好的客流——世贸天阶已经够大,客人们并不想转个弯过来。一年后迁到中关村,借助高校人气,希望可以在校园内做些宣传,但始终效果不佳。而他的团队管理和凝聚能力也发挥不出来——他的店规模太小,店员始终不超过3个。4年后他的店依然青黄不接,消耗大量的精力,挣的钱只够付昂贵的房租。

猎头解读:

工作几年之后,有些人选希望自主创业,更好实现价值。他们或者是在职业上升过程中被淘汰,或者面临职业天花板,再晋升的空间很小。也有的人最初选的职业就不是特别喜欢的,那时刚毕业没有经验,也没有挑选余地,经过几年积累,觉得有一定人脉基础和工作能力,长期没有得到升职,会进入疲劳期,就会产生转行的念头,或者自主创业。

有些创业者未必在企业里干得不得志,他们往往有特别擅长的领域或技能。但是到真正创业时,你有没有考虑过,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市场的销售能力。一个公司最看重的是销售部门。像本案中的主管,擅长做思维,策划,很少接触公司的经营,跟钱打交道少,对钱的敏感度极低。你必须意识到,创业者先要决定怎么把东西卖出去,让公司活下来,然后才想下一步扩张,而不可能一步跨入“很多人来买、很多人追捧”的成功状态。

 

案例3

成为比尔

他40岁,IT男,名校毕业,在一家500强外企做技术支持,为人诚恳、忠厚,在做技术的小圈子里口碑甚佳;家庭生活富足、美满,妻子在一家企业做财务,孩子在某公立小学读书。他以为会一直沿着技术的道路走下去,上班、下班、每月出差一个星期,为客户解决问题。某次参加论坛时,遇到一位同学,做销售出身,谈起IT业的风云际会,两人心情激越。同学在酒桌上鼓动他一道辞职创业,做中国的比尔·盖茨。初始创业资金不足,同学出主意说,可以先借钱,或者两人各自抵押房产去贷款。生活就这样打破平静。他的热情并没得到家人的支持,妻子不希望拿现在安稳的生活去冒险,况且孩子在读书,也需要稳定的经济支持;父母则认为儿子太老实了,不适合出去闯荡江湖。他纠结了——是为了理想冒一次险,还是向现实的生活妥协?

猎头解读:

创业最大的风险来自团队。团队要分工,每个人的主意想法是不是一样?尽管最初的想法很一致,但深入分析一下,两个人5年,10年目标是否一致?对未来团队组建是否一致?在遇到问题和分歧时,以你们的脾气、禀性,是否能妥善处理,找到两人的平衡点?创业最初,工作和生活都紧密地捆绑在一起,你们是否真正欣赏对方?而不是妥协地认为“他虽然很能忽悠、不太诚恳,但能拉到客户就行了”。

创业最初,有一段时间收入会急剧减少,家庭生活会受到影响。这是必然的。

从技术理想上来看,做技术的人,往往对技术很自信,也很坚持,对于什么是好的产品,他们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不那么容易改变。但做策划的人能感受市场的细微变化,可能今天他会很欣赏你的产品设计,明天会觉得你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必须要改。此时,作为技术达人,你是坚持最初梦想,还是接受现在的现实?以前是公司给钱,做什么听公司的,现在你创业了,还是不能做想做的产品,你还能接受吗?

创业之前,你要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与心理期待值。一旦创业不成功,本金也没了,几年后你要重新回去公司打工,此时你就有职业断档。招聘者除了考虑技术,也会考虑你能否融入公司文化,会担心你有一段时间处于自由的状态,能否再融入大公司的氛围,适应上下层级的环境。而且,在职时你是有标价的,可以要求加30%薪水才走。再就业则要承担可能比创业前更低的薪水。

 

罗迈国际RMG Selection最新的薪资调查

市场上的职位分布以 2 万为分界点,即20000 以上的职位比20000 以下的职位减少许多,这增加了跨越两万的大关的难度。

以月薪 25000 为分界点,对跳槽薪酬大幅度增长(31%+)的期待达到最高,有56% 的月薪 20001~25000 的人希望涨薪 31% 以上。

年龄在20~40 岁的职业奋斗期的人群其跳槽意愿增长与年龄成正比,处于31~40 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的换工作比例大幅度高于其他各组人群,46%的跳槽率高出平均值近 14个百分点。

Interested readers can visit http://www.hi-chic.com/ to gain more information! 

Archives